柠檬福利视频导航_美女被羞羞网站_国产美女精彩久久_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今日頭條

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韌勁抓好黨的作風建設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發布時間:2025-06-19 15:54 來源:求是 瀏覽:
【字體大小: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黨的作風建設,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在新時代管黨治黨的壯闊征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作風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是鞏固和擴大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學出覺悟、學出信仰、學出擔當,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決定事業成敗


  一個政黨最難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著眼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是長期執政,黨內形形色色的作風問題越是突出,我們越是要加強作風教育和作風建設。


  無論是中央蘇區時期發揚“蘇區干部好作風”、“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還是延安時期“只見公仆不見官”、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無論是“進京趕考”前夕提出“兩個務必”,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強調“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無論是新世紀之初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還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制定和實施中央八項規定破題、下大力氣糾治“四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鍥而不舍狠抓作風,依靠好作風凝心聚力、創造偉業。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古今中外,因為統治集團作風敗壞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有很多。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深刻剖析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由于驕傲自滿、權欲膨脹、沉迷享樂等最終導致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同志將這篇文章作為延安整風的學習材料,要求“同志們引為鑒戒”。習近平總書記也要求全黨,“要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就這個問題作過深刻分析,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蘇聯共產黨脫離了人民,成為一個只維護自身利益的特權官僚集團”。


1.jpg

  各地黨員、干部大力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立足崗位擔當作為、服務群眾。圖為2025年5月11日,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南秦莊村甜瓜種植大棚內,黨員志愿者通過現場直播,幫助農戶推銷甜瓜。


  共產黨人無論打江山還是守江山,都要矢志不渝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如今,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要防止在執政業績光環的照耀下,出現忽略自身不足、忽視自身問題的現象。黨員、干部要清醒認識到,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韌勁抓好作風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作風是衡量對黨和人民是否忠誠的重要尺子


  作風狀況體現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是觀察判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作風問題和黨性問題的辯證關系,闡明了作風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明確了加強和改進作風的根本之道。


  檢驗作風是否過硬,關鍵看能否擺正公與私的關系,能否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盡心盡責。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恪守“不占公家一分便宜”的操守,起草制定“干部十不準”,臨終給妻子留下遺言:“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楊善洲同志退休后卷起鋪蓋扎進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后來又將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交給國家,他曾講道:“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黨員、干部要把對黨忠誠作為政治上的“定海神針”,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自覺抵制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努力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績。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只有理想信念堅定,才能從思想根源上杜絕各種不良作風,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黨員、干部應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同一切迷惘遲疑的觀點、一切及時行樂的思想、一切貪圖私利的行為、一切無所作為的作風作堅決斗爭,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誘惑的考驗,守好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黨員、干部要自覺強化理論武裝,掌握好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特別是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注重深學細悟貫穿其中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對標對表檢視思想、校準方向,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改作風、樹新風的強大動能。


  三、中央八項規定是深刻改變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


  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定這方面的規矩,指導思想就是從嚴要求,體現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對人民群眾期盼作出積極回應,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發揮導向作用。總書記歷來重視通過立規矩來加強作風建設,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推動縣委出臺改進領導作風的“六項規定”,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主持制定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十二項規定”,在浙江工作期間就省委常委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推出“十項規定”,在上海工作期間提出市委常委會加強自身建設的“八個堅持”,再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體現了一以貫之帶頭轉作風樹新風、從嚴從實抓班子帶隊伍的鮮明態度。


  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這一標志性舉措,以小切口帶動管黨治黨發生大變化。自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定之后,十九屆、二十屆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均研究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進一步深化細化。黨中央相繼推出一系列制度規定,不斷推動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走深走實。《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分別列入重點查處的問題和應受組織處理的基本情形。黨中央從整治違規吃喝送禮、超標公務接待、濫建樓堂館所等突出問題著手,以一個個具體問題的突破,帶動面上問題的解決,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作風建設的實效。2013年8月建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截至2025年5月連續140個月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據,持續釋放越往后越嚴的信號,在全黨全社會形成強大震懾效應。


  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已經寫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鏡鑒歷史、指引未來。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鐵八條”是“緊箍咒”,也是“護身符”,要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切實管出習慣、抓出成效、化風成俗。


  四、“四風”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


  針對一個時期黨內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糾治,是我們黨開展作風建設的鮮明特點。進入新時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警示全黨,如果“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就會像一把無情的刀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總書記敏銳抓住新時代作風建設的主要任務,把糾治“四風”作為重點,著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扎實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創造更好條件。


  馳而不息糾“四風”,我們黨掀起了一場激濁揚清的風氣巨變。著重從思想根源上破解“四風”問題,深刻揭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余思想作祟,享樂主義實質是革命意志衰退、奮斗精神消減,奢靡之風實質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有針對性地引導黨員、干部破“心中賊”、補“精神鈣”。注重基層群眾對“四風”治理成效的感受,建立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并制定專門黨內法規對精簡文件和會議、完善督查檢查考核等作出規范,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多措并舉防止基層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防止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死灰復燃。


  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持續深化糾治“四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二十屆中央紀委幾次全會都對深入糾治“四風”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要聚焦頂風違紀、隱形變異等問題,一嚴到底糾治“四風”。黨員、干部應真正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樹牢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確保糾治“四風”既除病癥、又除病根,取得長效。


  五、堅持以上率下,帶頭轉變作風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在推進作風建設上,領導干部帶好頭是無聲的示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動人,都不如在前面帶動人管用,告誡領導干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總書記一向以身教作示范,在正定工作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扛著車過滹沱河沙灘;在寧德工作時,冒著酷暑走15里山路,到下黨鄉開現場辦公會;在浙江工作時,格外牽掛偏遠山區的農民,到浙江“最南”、海拔“最高”、離省城“最遠”、發展“最貧”的泰順縣考察,現場指導脫貧工作。總書記身體力行“當縣委書記要走遍全縣各村,當地市委書記要走遍各鄉鎮,當省委書記要走遍各縣市區”的從政要求,為全黨上了深刻的作風教育課。


2.jpg

  各地黨員、干部大力弘揚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圖為2025年3月6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黨員、干部深入企業車間,了解企業生產銷售及惠企政策落實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效,堅持以上率下、示范帶動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無論是在國內出席會議活動、考察調研,還是出國訪問,都帶頭嚴格執行有關規定,為全黨轉作風作出標桿和榜樣。中央政治局用“講認真”的精神、“有韌勁”的行動逐項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中央和國家機關在作風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做、帶頭抓,形成一級帶一級的強大傳導效應。黨中央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成為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


  正人先正己。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發揮好“關鍵少數”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和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堅持親清政商關系等方面帶好頭、盡好責,以良好政德引領一方社風民風建設。


  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


  正風肅紀反腐,是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不正之風滋生掩藏腐敗,腐敗行為助長加劇不正之風、甚至催生新的作風問題;強調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把正風肅紀反腐結合起來一起抓。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作風建設不能有絲毫松懈,必須保持定力、寸步不讓。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互為表里、同根同源,必須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確保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思維、嚴字當頭,對作風頑疾綜合施治。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特別是把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體系,加強監督執紀問責,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針對由風及腐、風腐一體等表現,堅決糾治不正之風背后的腐敗問題,深挖細查腐敗案件背后的不正之風,對一些穿上“隱身衣”的“四風”問題開展了穿透式監督。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7.6萬起,批評教育和處理152.3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9.5萬人,歪風邪氣的生存空間不斷壓縮,黨的作風實現整體好轉。


  作風建設的實踐充分說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樣,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樣,嚴抓和松抓也大不一樣。要清醒看到,“吃喝玩樂”等作風問題的慣性很大,依然面臨反彈回潮的壓力,必須堅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持續完善工作體制機制,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


  七、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黨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在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形成并堅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無論是毛澤東的“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還是周恩來的“十條家規”、陳云的“約法三章”,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歷久彌新。回顧革命戰爭年代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再細悟新時代的中央八項規定,一脈相承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懷、良好的作風操守。


  基于對黨奮斗歷史的總結和肩負使命的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勉勵年輕干部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從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到延安革命紀念地,黨的十九大、二十大閉幕不久,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瞻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宣示了賡續紅色血脈的堅定決心。每到地方調研,總書記都對當地紅色資源如數家珍。在湖南汝城,深情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讓人民群眾認識了共產黨,把黨當成自己人”;在遼寧錦州,重溫當年東北野戰軍忍著饑渴不摘取“人民的蘋果”的故事,強調“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總書記言傳身教,引領全黨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汲取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


  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黨員、干部要自覺以先輩先烈為鏡,學習他們身上的光輝品格和高尚情操,堅持和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將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


 八、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


  通過作風建設來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是我們黨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工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改進作風和干事創業的關系,指出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強調全面從嚴治黨和鼓勵擔當作為是內在統一的,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開展8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每一次都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推動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斷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們黨以過硬作風帶領人民真抓實干。8年,近1億人脫貧,世界上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做到。正是我們黨以“一個都不能少”的錚錚誓言,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鐵血壯志,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下足繡花功夫,帶領人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黨在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敢于啃硬骨頭,對具有標志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務主動出擊、貼身緊逼、精準發力,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可感可及的重大成果。


  作風正則民心聚,作風強則事業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需要攻堅克難的“任務清單”。黨員、干部要在遵規守紀前提下,勤奮工作、放手干事,勇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形成抓作風促工作、抓工作強作風的良性循環,以過硬作風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