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迎來建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市發展改革委黨組積極響應號召,連續第3批次向定遠縣定城鎮定西社區選派幫扶干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預計全年集體經濟突破30萬元,較2017年翻兩番,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五個新定遠”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基層組織建設突出“強”。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勝勢。打造“領頭雁”隊伍。以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選優配強班子成員,通過“曲陽歸雁”、交流輪崗等補充“90后”2人,班子呈現出精神面貌好、整體素質高、干事氛圍濃的特點,戰斗堡壘作用發揮明顯,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探索“下沉式”支部。以提升組織力為核心,試點推進黨支部“下沉式”實體運行,將第一黨支部下沉到村民組中,推廣“板凳學習”模式,與黨員群眾在農家大院內學原著、聊家常、聽民意,同時賦予支部相應建議權、決策權,推動社區服務職能同步向下延伸。相關經驗做法先后獲省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表彰。注重“規范化”管理。以基礎性黨務工作為重點,持續鞏固黨建工作“1+1”工作法和“黨員志愿服務理事會”制度,定期召開支部委員會研究討論“三重一大”事項,形成心齊氣順、團結奮進的良好局面,2次直接巡察反饋問題均按期整改到位,黨組織建設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幫扶政策落地突出“準”。保持思想不松、標準不變、措施不減,繼續加大精準幫扶力度。產業幫扶上,因戶制定產業幫扶措施清單,結合小額信貸、項目獎補等,近三年來累計支持159戶貧困戶繼續發展種養殖業,產業到戶收益平均超過 3500元。健康幫扶上,全面落實63戶166人新農合醫保繳費減免政策,為63戶166人扶貧人口辦理了“三保障一兜底”醫療服務證,實現了脫貧戶家庭醫生服務、免費體檢全覆蓋。教育幫扶上,繼續保留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補貼,去年以來先后為25名中小學生發放補貼14225元。就業幫扶上,通過聯系在外創業的致富能人幫助47人解決就業,開發文明創建勸導員、疫情防控信息員、秸稈禁燒看守員、道路管護員等社區級輔助性崗位和公益性崗位,每月為貧困戶增收400元務工收入。社會幫扶上,密切聯系市縣兩級幫扶責任單位,近三年來直接爭取幫扶資金累計達到40余萬元。同時,積極拓寬對接渠道,建立社區企聯建關系,爭取到社會各界幫扶、慰問資金20余萬元。
集體經濟發展突出“活”。始終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多向發力、盤活資源,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興基建強基礎。注重發揮市級層面的牽頭協調作用和發改部門的項目資金優勢,通過水庫移民后扶、水利最后“一公里”、“一事一議”等政策渠道,近三年來先后爭取環境整治、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項目5個、投資總額460萬元,轄區內實現道路硬化組組通,新增蓄水面積140畝、泵站穿塘工程1處,徹底解決全社區農業生產用水難題。以資源換資產。通過企業流轉土地共建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累計投入328萬元建成兩期“一社區一品”蔬菜大棚項目,蔬菜年產量突破20萬斤,年收益近17萬元。投資48萬元建成6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收益6萬元。另有水塘補償、植樹造林、辦公房租賃等,增加收益近10萬元。促事務變服務。搶抓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契機,逐步收縮事務性工作范圍,鼓勵有償承接上級各類公共服務,去年社區購買服務項目收入3.5萬元;積極協助轄區物業打好文明創建攻堅戰,幫助化解相關矛盾糾紛,社區辦公年超萬元水電費用得以免交,實現開源與節流并重。
網格治理服務突出“優”。結合“村居合一”特性,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緩解“人少事多”困境,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從內發力,事情在網格內處理。按照全面性、便利性、均衡性的劃分原則,研究確立“一體兩網二十網格”的治理體系設置,把必要的資源、服務、管理配置到網格,能夠代辦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公共服務,為群眾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務管理。往下賦力,問題在網格內解決。賦權網格管理員充分參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申報、評審工作,讓網格員有職有責有權,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多項工作中,網格員片區包干、定人定責,高質高效完成目標任務,成為“兩委”工作的有力助手。向外引力,民意在網格內滿足。牽頭貫徹落實聯合黨委共建模式,建立“個性化”崗位分配和“菜單式”志愿服務機制,有力調動6家共建單位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先后舉辦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次,投入創建資金15萬元,實施志愿服務廣場提升等創建工程,順利通過省級創建文明城市驗收,獲批全省第二批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陸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